風險管理
新聞資訊
-
風險管理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風險管理
積極主動 科學預防 共建陽光和諧校園 ——中小學生欺凌防治工作之我見
來源:大姚縣教育局 武立政 發(fā)布時間:2019年2月25日 點擊:2477次
學生欺凌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兒童因為各種原因遭受學生欺凌。欺凌現象嚴重擾亂校園安全,破壞了社會和諧,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的風險。20世紀80年代以來,挪威、瑞典、芬蘭、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先后開始了本國欺凌調查和干預研究。在我國,尤其是近年來,學生欺凌問題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2016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表示將重點關注"校園暴力",加強對校園欺凌行為的專項治理;2016年5月9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出臺《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2016年6月,李克強總理對近期校園暴力頻發(fā)作出重要批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fā),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9部門出臺了《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2017年11月22日 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fā)《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做出明確界定,并提出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確了懲戒措施,嚴重欺凌事件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專門(工讀)學校進行教育,涉及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學生欺凌事件,將被移送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進行處置,逐步健全了學生欺凌防治工作責任體系和制度體系,進一步推動形成了國家、省、州、縣、學校5個層面學生欺凌防治工作長效機制。
本人作為一名基層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既是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實施參與者,也是組織者、見證者,針對當前中小學校學生欺凌防治工作政府層面存在的"雖人人有責,但無人盡責,唯學校擔責"現象及教育層面處于"無人愿管、無人想管、無人能管、無人會管"摸石過河尷尬境地,現就中學生欺凌防治工作談以下三方面?zhèn)人認識。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是中小學校安全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事關廣大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事關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偉大復興。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主動,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把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作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及職責要求,成立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工作,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合力,綜合治理,做好校園外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置,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建設陽光、安全、和諧校園。
二、強化措施,科學預防。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承擔著社會和家庭的樞紐作用,是預防學生欺凌的第一戰(zhàn)場,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應主動承擔起教育、管理、保護的職責,積極應對學生欺凌事件。
(一)全員培訓?h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生欺凌專題培訓納入教師國培和晉級晉職全員培訓范疇,加強法規(guī)培訓和校本研修,視培訓效果給予記分。各級各類學校要及時組織教職員工集中學習新頒布和下發(fā)的學生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法規(guī)、政策、通知等,不斷提高廣大教職員工思想認識和增強工作本領。
(二)加大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新生入學、轉段、畢業(yè)離校等特殊節(jié)點,通過召開"我們是一家"專題班隊課及舉辦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制、生命意識教育講座等,做到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普及防治學生欺凌知識和反欺凌、防暴力的技能,培養(yǎng)師生良好校風、班風、教風。
(三)完善制度。各級各類學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完善學生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和事件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四)加強管理。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學生欺凌防治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嚴格落實門禁制度,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進入學校。要加強網絡輿情管控、研判,通過監(jiān)控回看、開展問卷調查、深入學生群體開展矛盾排查,充分利用德育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設立公布學生欺凌的救助、舉報電話,細處入手,做好"源頭"防控。
(五)家校聯系。針對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學生群體留守兒童問題較為突出的問題,學校要加強家長培訓,引導廣大家長增強法治意識,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知識,及時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現和思想狀況,積極與學校溝通情況,切實履行家長的法定監(jiān)護職責,加強對孩子的管教,特別要做好孩子離校后的監(jiān)管看護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護、教而不當。
(六)加強督查。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學生欺凌防治工作掛點督查、督學制度,重點督查學校專題會議、法制教育、家訪活動、矛盾排查、問題學生心理集中摸排和疏導、"我們是一家"主題班隊會、"校園欺凌"防治制度和預案"七個一"活動開展情況及學校欺凌事件處理情況等,確保高完中、初級中學、完全小學督查面達100%。對于工作成效顯著的學校和個要給予通報表揚、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對學生欺凌事件不重視、工作不力,造成師生人身傷害事故或影響惡劣事件的情形,要追責并實行考核、評先推優(yōu)、晉級晉職"安全一票否決"制,確保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三、合理界定,規(guī)范處置。各級各類學校要及時發(fā)現、主動調查處置可能發(fā)生欺凌事件苗頭跡象或已發(fā)生、正發(fā)生的欺凌事件,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并及時通告家長。涉嫌暴力欺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并上報上級學生欺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決杜絕"鬧大了"才說的沉默之痛、受害者變施暴者走入惡性循環(huán)之痛、施暴視頻警示不足反成樣板的炫暴之痛等事件發(fā)生。
(一)合理界定。中小學生欺凌是發(fā)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其表現特征多為: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優(yōu)欺劣、以強欺弱、以富欺貧等等。暴力欺凌主要是指用毆打、威脅等暴力手段對他人進行人身傷害,并造成心理陰影和肢體傷殘等"人身傷害事故"。暴力欺凌是青少年犯罪的問題,一般欺凌是青少年不良行為的問題。前者可以作為法律問題來遏制,而后者應作為教育問題來正視。各學校在實際工作中,要嚴格區(qū)分學生一般欺凌、暴力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的界定,正確區(qū)分、合理處理。
(二)規(guī)范處置。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要以學校為主。教職工發(fā)現的、學生或者家長向學校舉報的,應當按照學校的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對事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由學校學生欺凌防治領導小組對事件是否屬于學生欺凌行為進行認定。原則上學校應在啟動調查處理程序10日內完成調查,根據有關規(guī)定處置。涉嫌暴力欺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報告時相關人員有義務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學校、家長、公安機關及媒體應保護遭受欺凌和暴力學生以及知情學生的身心安全,嚴密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泄露有關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信息。
(三)主動應對。對學校學生欺凌防治領導小組處置提請行政復議、訴訟的及涉嫌暴力欺凌違法犯罪的,學校在保護學生隱私前提下,要及時上報上級學生欺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宣傳部門,請求指導,主動應對,嚴防懈怠、回避、網絡傳播等因素導致事態(tài)蔓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使受害學生再次受到傷害。
總之,學生欺凌現象隱蔽性強、傷害性大,防治工作意義深遠、任務艱巨,讓我們攜手探索總結學生欺凌防治"良方",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而不懈努力,把校園建設成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
本人作為一名基層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既是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實施參與者,也是組織者、見證者,針對當前中小學校學生欺凌防治工作政府層面存在的"雖人人有責,但無人盡責,唯學校擔責"現象及教育層面處于"無人愿管、無人想管、無人能管、無人會管"摸石過河尷尬境地,現就中學生欺凌防治工作談以下三方面?zhèn)人認識。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是中小學校安全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事關廣大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事關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偉大復興。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主動,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把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作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及職責要求,成立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工作,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合力,綜合治理,做好校園外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置,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建設陽光、安全、和諧校園。
二、強化措施,科學預防。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承擔著社會和家庭的樞紐作用,是預防學生欺凌的第一戰(zhàn)場,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應主動承擔起教育、管理、保護的職責,積極應對學生欺凌事件。
(一)全員培訓?h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生欺凌專題培訓納入教師國培和晉級晉職全員培訓范疇,加強法規(guī)培訓和校本研修,視培訓效果給予記分。各級各類學校要及時組織教職員工集中學習新頒布和下發(fā)的學生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法規(guī)、政策、通知等,不斷提高廣大教職員工思想認識和增強工作本領。
(二)加大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新生入學、轉段、畢業(yè)離校等特殊節(jié)點,通過召開"我們是一家"專題班隊課及舉辦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制、生命意識教育講座等,做到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普及防治學生欺凌知識和反欺凌、防暴力的技能,培養(yǎng)師生良好校風、班風、教風。
(三)完善制度。各級各類學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完善學生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和事件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四)加強管理。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學生欺凌防治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嚴格落實門禁制度,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進入學校。要加強網絡輿情管控、研判,通過監(jiān)控回看、開展問卷調查、深入學生群體開展矛盾排查,充分利用德育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設立公布學生欺凌的救助、舉報電話,細處入手,做好"源頭"防控。
(五)家校聯系。針對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學生群體留守兒童問題較為突出的問題,學校要加強家長培訓,引導廣大家長增強法治意識,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知識,及時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現和思想狀況,積極與學校溝通情況,切實履行家長的法定監(jiān)護職責,加強對孩子的管教,特別要做好孩子離校后的監(jiān)管看護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護、教而不當。
(六)加強督查。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學生欺凌防治工作掛點督查、督學制度,重點督查學校專題會議、法制教育、家訪活動、矛盾排查、問題學生心理集中摸排和疏導、"我們是一家"主題班隊會、"校園欺凌"防治制度和預案"七個一"活動開展情況及學校欺凌事件處理情況等,確保高完中、初級中學、完全小學督查面達100%。對于工作成效顯著的學校和個要給予通報表揚、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對學生欺凌事件不重視、工作不力,造成師生人身傷害事故或影響惡劣事件的情形,要追責并實行考核、評先推優(yōu)、晉級晉職"安全一票否決"制,確保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三、合理界定,規(guī)范處置。各級各類學校要及時發(fā)現、主動調查處置可能發(fā)生欺凌事件苗頭跡象或已發(fā)生、正發(fā)生的欺凌事件,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并及時通告家長。涉嫌暴力欺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并上報上級學生欺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決杜絕"鬧大了"才說的沉默之痛、受害者變施暴者走入惡性循環(huán)之痛、施暴視頻警示不足反成樣板的炫暴之痛等事件發(fā)生。
(一)合理界定。中小學生欺凌是發(fā)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其表現特征多為: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優(yōu)欺劣、以強欺弱、以富欺貧等等。暴力欺凌主要是指用毆打、威脅等暴力手段對他人進行人身傷害,并造成心理陰影和肢體傷殘等"人身傷害事故"。暴力欺凌是青少年犯罪的問題,一般欺凌是青少年不良行為的問題。前者可以作為法律問題來遏制,而后者應作為教育問題來正視。各學校在實際工作中,要嚴格區(qū)分學生一般欺凌、暴力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的界定,正確區(qū)分、合理處理。
(二)規(guī)范處置。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要以學校為主。教職工發(fā)現的、學生或者家長向學校舉報的,應當按照學校的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對事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由學校學生欺凌防治領導小組對事件是否屬于學生欺凌行為進行認定。原則上學校應在啟動調查處理程序10日內完成調查,根據有關規(guī)定處置。涉嫌暴力欺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報告時相關人員有義務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學校、家長、公安機關及媒體應保護遭受欺凌和暴力學生以及知情學生的身心安全,嚴密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泄露有關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信息。
(三)主動應對。對學校學生欺凌防治領導小組處置提請行政復議、訴訟的及涉嫌暴力欺凌違法犯罪的,學校在保護學生隱私前提下,要及時上報上級學生欺凌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宣傳部門,請求指導,主動應對,嚴防懈怠、回避、網絡傳播等因素導致事態(tài)蔓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使受害學生再次受到傷害。
總之,學生欺凌現象隱蔽性強、傷害性大,防治工作意義深遠、任務艱巨,讓我們攜手探索總結學生欺凌防治"良方",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而不懈努力,把校園建設成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
- 上一篇:今冬明春學校安全工作建議
- 下一篇:談談義務教育學校反恐防暴的應對策略
友情鏈接: